2016年8月20日 星期六

爵士樂與脫口秀的美麗體驗《Blue John不如這樣吧》

一般的舞台劇在戲開演前,總是拉著大幕,頂多播放著進場音樂緩和劇場準時開演的嚴肅氣氛,觀眾在戲開演前並未進入戲中;然而《Blue John不如這樣吧》在觀眾進場時即呈現酒吧的氛圍,牆上掛著霓虹燈為Blue John的字樣,場上瀰漫著昏黃的燈光,還有樂手在現場演奏美麗的爵士樂,甚至演員作為服務生,一邊遞酒給樂手,一邊耳語,如此帶給觀眾視聽的享受。
    
全劇為脫口秀形式,主持人安安(朱安如飾)站在場前說笑話,鋼琴手(李宜玲飾)則在右舞台,後面是薩克斯風演奏者(魯湘永飾)、貝斯手(游鎮宇)和鼓手(林宥廷),吧台老闆(林玟圻飾)站在左舞台。戲一開始,安安向觀眾介紹場上的人,卻沒有介紹大提琴家和鼓手。之後雖然大提琴家和鼓手有和其他人互動,卻始終沒有說話。在原來劇本(作者馮勃棣)中沒有介紹場上的人,所以部分樂手無故事能夠被接受。可是假如增添主持人介紹角色的橋段,只有兩位樂手沒有戲就會有點奇怪。而我在首演的演後座談會提出這項問題。導演陳大任抱怨地說:「你知道訓練一位樂手有多困難嗎?」我相信做戲是辛苦的,然而導演應解決此事,否則沒聽到座談會的觀眾,更會帶著疑惑回家。

異於原來劇本裡探討「尷尬」,安安在脫口秀講不好笑的笑話,故意冷場,新版演出中為了演出效果及配合演員特性,主題改為「現代男女的寂寞」,而笑話也改得比較有趣。由於是脫口秀的形式,前面安安一直說笑話,佔了一半的時間,觀眾便困惑良久這部戲想要表達什麼,直到安安談戀愛才展開劇情線。主要情節描述多話的主持人安安喜歡有口吃的薩克斯風演奏者John,然而John卻把口吃視為他的殘缺,將他的薩克斯風賣掉,找醫生把他的口吃治好,可是當John能說話,安安卻離開他。即興的演奏是安安喜愛與John溝通的方式,但當John賣掉他的薩克斯風(或者可以代表單純的心性,在戲中John沒有明確地說把「它」賣掉的它為何),開始用語言表達他對安安的情感的時候,安安卻認為那些話語都過於浮誇,感情最真誠的時刻在於不用明說,卻能夠心領神會。於是雖然安安還是愛著John,還是離開他,留給彼此無限的寂寞。兩位演員表現透過樂器了解彼此的心意時,每一個音階都能感受到John的喜怒哀樂,而安安的每一個反應也都確實表達出她懂John的音樂,那些音符是真探進她的心底。

這齣戲後半另一特色在於後設角度演出,說書人阿尼沒有自己的故事,只能訴說女主角安安的故事,比如阿尼說道:「我真的很討厭我演的這個角色,一直在說別人的故事。」因此阿尼明白自己是一個角色,正在演戲,甚至會嫉妒劇作家寫安安要比自己正,期望能夠取代安安,像這樣劇中人物明白自己與劇作家的關係,是近年文學作品出現的現象(Blue John 是第十二屆台北文學獎作品),像是西方劇本《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》,角色們知道自己被劇作家創造出來卻半途而廢,沒有被演出的機會,甚而要求一巡演劇團演他們的戲;或是台灣教育部文藝創作獎作品《紅色咖啡館》,哈姆雷特突然出現在咖啡館遇到苦思劇本的作家,不但明白自己是被劇作家寫下的角色,還覺得自己不屬於任何劇團。至於演員的即興也為這部戲加了不少分,特別是阿尼與觀眾的互動特別多,會詢問觀眾對於戲的意見,引得觀眾哈哈大笑,或者有一些突發狀況,像是觀眾講話或打噴嚏等,阿尼即時的幽默能讓場面較不尷尬。

 此劇精彩之處在劇末又有另一個後設:阿尼向安安說出一切的故事都是由John寫成,引導全劇的發現與解決,使得安安決定尋找JohnJohn是安安的男友,寫下他們的愛情故事,讓安安在他們的感情中懊悔。不過阿尼也補充John可能代表我們的童年或制約我們的事物,而若觀眾錯失阿尼說的這兩句話,就會失去劇作家用心的寓意。《Blue John》雖仍有需要修飾的地方,不過整體而言帶給觀眾嶄新的觀劇體驗,也留下一個逗號,讓觀眾想像安安未來的旅程以及阿尼在劇中取代女主角後將會如何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