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8月30日 星期日

時代動盪下的遺憾<百年戲樓>



<百年戲樓>闡述橫跨一世紀伶人們的故事,從1910年代的北京男旦全盛的時期開始,小雲仙受不了社會對男旦的歧視,背叛師父白鳳樓而出走,改行老生,改名華雲。後來到了1930年代海派京劇與京朝派打對台,他與師父合演<搜孤救孤>來贖罪。最後1979年的文革結束,華雲之孫華長峰,下放內蒙某京劇劇團,而在文革動盪中背叛華崢,間接促使師父華崢落水而亡的茹月涵,懷著贖罪的心,來塞北提拔華崢之子華長峰同演白蛇傳,戲裡是許仙背叛白蛇,現實人生正好相反,種種環境的變故,使得人生的不圓滿只好在戲裡求。

劇本方面,利用戲中戲中戲的結構,串起華家三代人的故事。由於對師父的虧欠,徒弟不約而同的選擇以戲來彌補當年犯下的過錯,於是在戲中人演戲曲裡的人物時,當中的台詞又與他們的處境有所呼應。正如編劇之一王安祈女士說:「老戲唱詞唱腔都是『隱喻』,與當下真實人生的處境,或呼應、或對比、或相反,若即若離、不黏不脫,交錯纏繞、糾結互文,構成『戲中戲中戲』的結構。」尤其是在華崢指導茹月涵演白蛇時說:「憤恨底下的情癡,才是重點。」如此茹月涵唱的白蛇才從對許仙的恨,轉為哀戚的情。而這段情節與文革時期華崢被茹月涵出賣,驚叫:「娘子呀,你……」相互對應,別是感傷。正所謂人生如戲,戲如人生。

至於這齣戲剛開始,幾個衣箱挪移開合,搭配演員的抬腿、踢、打等招式,除了顯示京劇準備開演外,更增添幾分視覺上的美感。之後,又以一雙蹺鞋作為整齣戲的戲眼,從白鳳樓送給徒弟華雲蹺鞋,到後來華雲之子華崢送給茹月涵,再由華崢之子華長峰送還給茹月涵,可以說這雙鞋就代表京劇的演變和情感的移轉。白鳳樓贈與華雲的蹺鞋顯示他對徒弟的期盼與栽培,可惜兩人對男旦的容忍和當時新舊派京劇的意見不同,使得華雲終究背叛師父。
    
而後華崢對茹月涵用心的教導,送給她已經隨著時代改變,拿掉蹺的繡花鞋,可見兩人的情感超越一般的師生之情。可惜遭逢文革的變故,茹月涵情急下只能背叛師父,指控師父對她不懷好意,貶低繡鞋的價值,以求自保。後來茹月涵想藉提拔師父的兒子華長峰贖罪,華長峰卻再將繡鞋還給她,表達對她的原諒和時代的無奈。戲末,演員們提著衣箱,齊一原地走路,象徵這齣劇雖要結束了,京劇演員們還要繼續演下去,也與戲最初打開衣箱準備演出呼應,使得結尾的力量迴盪在觀眾心中。

全劇環環相扣,許多的意象也表現得很好,例如顯示華雲離開白鳳樓許久,及兩人對離別的感受的那段戲:深紅色的燈光,搭配緊張的音樂,白鳳樓驚呼華雲走了,署一更天、二更天,而後音樂趨緩,華雲則平靜地說10年、20年了。劇中的許多演員也非常有名,如魏海敏、唐文華、盛鑑和溫宇航等,唱腔與身段都好。《百年戲樓》在新編京劇中,著實突出,相信將會在京劇地歷史中佔有一席之地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