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2月3日 星期三

《過勞之島:台灣職場過勞實錄與對策》書評:新時代下衰弱的勞動者

 

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現在有一些年輕人將自己形容成「社畜」,過著心不甘情不願的上班生活。「社畜」本來是日本的用語,表示底層的上班族被公司壓榨,接受龐大的工作責任、自願加班;而且礙於經濟情況,他們沒有辦法辭去工作,因此過著如同畜生一般的社會生活。其實台灣的職場環境跟日本相似,過勞已經變成現代人常見的死因之一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《過勞之島:台灣職場過勞實錄與對策》前半部就敘述八位青壯年人因過勞而逝世或是傷殘,造成這些家庭破碎。過勞的族群不只限於藍領階層,還蔓延到白領階層。連光鮮亮麗的媒體公關、地位崇高的醫護人員都面對過度膨脹的責任制,永遠有處理不完的工作。尤其在通訊科技的發展之下,工作者進入嶄新的全景監獄:上司隨時可以從Line找到下屬,要求立刻回報工作事宜;如果負責人已讀不回,恐怕日後會在公司受到欺負,甚至可能遭到資遣。然而辛勤的工作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,公司以利潤為優先,刪減、扣除職員的加班費,使得他們陷入窮忙的困境。當勞工為了工作失去生命或是變成殘障,受害者與其家屬向公司追討賠償也是困難重重。一方面公司可能會隱藏加班的文件,另一方面不同的醫療院所判定過勞的結果還是有所差別。


        在書本的後半部則提出當前勞動制度的問題和解方,對於政府、資方與勞方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。雖然作者期許未來勞工能夠提升勞動意識,一起團結跟資方抗爭,但是我認為勞工的勢力越來越衰弱。自從80年代以後,勞工研究所逐漸消失,大部分被管理學院併吞。研究所反映了在時代下人們所想要關注的地方。人力資源管理站在資方的角度看管理,此科系所孕育的人才將會鞏固現有的體制。資本家的管理學給予人們一個升遷的幻象:只要表現得夠優秀,就可以成為管理階層,得到更好的待遇。因此勞工彼此競爭,不會反抗資本家。而且管理學強調激發員工的潛能,提高公司的生產力。公司為了開發員工的能力,把不同部門的成員互換。然而員工不熟悉業務,容易造成工傷意外。


        此書所分析的勞動者皆為典型工作者,而非典型工作者的處境更為嚴峻。非典型工作者的薪資比典型工作者的薪資少,而且部分工作分不清楚是承攬關係還是僱傭關係,難以受到勞基法的規範因此這些工作者碰到職災的時候,往往求助無門。非典型工作者也是難以聚集起來反抗資方的人,因為他們追求工作時間彈性才不做典型工作,所以他們根本沒有額外的時間抗爭。此外,非典型工作者還面臨典型工作者的敵意。典型工作者認為非典型工作者搶走他們的工作,他們期望政府消除非典型工作。資本家則發現勞工之間的矛盾:典型工作者反對非典型工作者,而不會反對資本家。在公司虧損的時候,資本家藉著進行「組織重整」的名義進行「組織瘦身」,裁撤中下管理階層。之後資本家發現需要勞動力的時候,便雇用非典型工作者。如果公司不需要這麼多勞動力,資本家就可以隨時資遣非典型工作者。資本家知道這樣的措施既減少了人事的成本,又破壞勞工之間的關係。


        現在工會的力量是微小的,資本家越來越能控制勞工。因為部分企業老闆不替員工保勞健保,或是勞工無一定雇主,勞工得要加入職業工會才有勞保,所以職業工會的參與人數是不少;但是由於勞工來自不同的公司(例如水電工工會),因此勞工可能各自有不同的利益,很難凝聚反抗的意識,幾乎沒有集體抗爭。企業工會的勞工則是來自同一家公司,可是他們也沒有多少與資本家抗衡的力量;因為企業工會就由資本家把持,資本家可以使用各種手段打壓異議份子,例如解雇、調職、減薪等(法律白話文運動,2018)。此外,還有勞工受限於法律、工作的規則沒有參加工會。台灣勞工組工會需要30人聯署,然而很多中小企業根本不到這個人數,這些勞工很難自行籌組工會(法律白話文運動,2018)。或是部分企業老闆在面試的時候,會問應徵者未來是否想要加入工會;如果應徵者回答想要加入工會,這些企業老闆就不會錄取他們,所以有一些應徵者為了求取工作,而放棄加入工會。


        「勤奮是一種美德。」這樣的價值觀是台灣勞動者難以反抗資本家的根本原因。勞動者認為自己受僱於老闆,就應該聽命於老闆,認真工作。然而勞工努力工作,資本家卻發現生產的效率其實可以很高,所以勞動的價值就往下降。不管是政治人物、資本家還是勞動者都喜歡唱「愛拼才會贏」。對於政治人物來說,國家的經濟仰賴資本家的建設,因此勞工最好配合資本家的意思,為公司賺錢;而且勞資關係和諧的話,政府也不必擔任溝通的角色,省去時間、金錢成本。對資本家而言,勞工最好成為不需要休息的機器,公司就可以從勞工身上榨取更多利潤。對於勞工來說,努力工作或許就可以讓自己向上流動,得到榮華富貴。此外,醫護工作比其他工作更要求勤奮。畢竟人們認為救人的工作是「做功德」,護理師得要當白衣天使,醫師則要當活菩薩。於是人們不會考慮到醫護人員需要時間休息,只會覺得醫護人員得要全心全意照顧病患。人們覺得他們在進入這個行業之前就得要認知到工作的辛苦。


        管理學的興起、非典型工作者的困境、微弱的工會、勞動的價值觀都顯示現在的勞工難以反抗資本家,這些議題仍有待未來的研究繼續探勘。在台灣「能者多勞」往往變成「能者過勞」,期許以後我們可以解決這個問題,讓每個人都有尊嚴地活著。

 

參考文獻:

法律白話文運動(民107102日)。1號課堂 | 台灣工會的現況。取自https://plainlaw.me/2018/10/02/union2/